被风吹过的端午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 、龙舟节 、重五节 、天中节等
是 集拜 神 祭 祖 、祈 福 辟 邪 、欢 庆 娱 乐 及 饮 食 为 一 体 的
民俗 大 节
与春节 、清明节 、 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但在这样一 个民俗大节 ,里面却有不少的心理学知识 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民间 传 说 端 午 节 尚 有 纪 念 伍 子 胥 、孝 女 曹 蛾、 介 子 推 、廉 吏 陈 临 、越 王 勾 践的 说 法
但最广为流传是纪念屈原
在荣格心理学中 ,节日是一种心理能量。
这种心理能量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 ,是心物一 体 ,心 理、生理、环境、应激事件等等所有因素形成的一 个 整体驱 动力。
面对恐惧和焦虑时 ,人们会将一 些负面情绪 ,压抑到潜 意识之中 ,春节的鞭炮、压岁钱 ,元宵节的舞狮 ,上巳节的 洗浴 ,乃至重阳节登高、冬至的驱疫等 ,都有祛除不祥的意 义。
面对恐惧和焦虑时 ,人们或许会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 动、矛盾、情感等负面情绪 ,压抑到潜意识之中 ,这些被压 抑能量 ,人们通过仪式来转化和整合 ,这就是节日习俗的心 理学意义。
通过习俗仪式实现焦虑的转化 ,将我们对自然恐惧的能 量转化 ,使人们依然保持与自然的联系 ,消除无力感。


每年端午节前后
赛龙船 、挂艾草与菖蒲 、包粽子 、九狮拜象 、游旱龙
等等诸 多 特 色 节 庆 活 动 在 全 国 各 地展 开

端午节 ,人们要吃粽子 、 喝雄黄酒 、挂艾草菖蒲、 佩香包来驱赶邪病之气 。赛龙舟也传递人们和恶劣的 自 然 环 境 作 斗 争 的 精 气神 ,鼓 励 人 们 增 强 体 质 ,一 鼓 作 气送 走 “ 瘟 病 ”。
可以看到 ,节日习俗背后隐藏着集体焦虑 ,这种焦虑来 自人类对生命、对大自然无法掌控的恐惧 ,这种焦虑普遍存 在于群体中 ,比如人对死亡、疾病的恐惧 ,对大自然变化却 无法改变的无力感。
集体焦虑是一种社会心理 ,将一群同类或命运相连的人 聚在一 起 ,并且将这种认知形成无意识内化 ,换句话说 ,就 是将对生命和大自然的恐惧感植入人的潜意识之中 ,然后 , 人们会通过参与为某些物品或行为赋予意义这些具有仪式感 的行为 ,来缓解这种失控感 ,释放藏在潜意识里的恐惧和担 忧。比如 ,粽子也叫“ 角黍” ,像一 个牛角的形状 ,来象征 以“ 阳气” 镇压“邪气”。
在心理学上 ,这是用仪式感实现对焦虑转化 ,消除恐惧 感和对不可控事件的无力感的方式。 同时 ,人们通过集体参 与 ,也为自己强化了社会认同和一 致的价值观念 ,强化积极 的自我暗⽰ ,让我们有动机朝着期望的目标去实现。这也是 节日蕴含的心理学意义 ,仪式感 ,也是治愈焦虑的良药。
端午节临近在即
同学们可以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来缓解考试月的焦虑哦
最后
提前祝大家
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