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COLLEAGE OF SCIENCE
就业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工作 > 正文 >
 
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2-12-05 15:47     (点击: )

  理学院是湖南工业大学下设的二级教学和科研基层单位。学院下设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系,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和计算物理实验室,物理研究所和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所等机构,实验室面积4100多平米,设备总价约1400多万;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运筹学与控制论等二级学科;拥有“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3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0人,专职教师94人,拥有教授18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2015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7项、校企合作项目6项,科研到账经费为1340多万元;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42篇,其中JCR一区61篇,出版专著7本;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多项;拥有1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10门湖南省一流课程, 2门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1个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1个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个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在湖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平台中承担了方向建设任务等。
  在教学方面,学院承担的教研、教改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共150项,其中省级教改项目34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共计162篇;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70项、二等奖121项、三等奖172项;获省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奖9项;主编或与其他院校合编出版了24部教材;“物理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湖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

  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近三年我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80项,每年2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及出国深造,其中大多数进入国内重点大学或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我院毕业生以其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和具有敬业精神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就业工作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业质量是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就业质量报告面向社会公布,客观反映了毕业生就业情况,使社会对理学院人才培养情况有所了解,并对学院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结构优 化、调整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反响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院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力度,现向社会发布《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概况

  理学院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任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导向,深化服务理念,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的严峻就业形势,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把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科学制定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进一步完善了多位一体全程化的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定位自身发展,着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学院深入拓展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鼓励和引导更多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建功立业;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服务,完善就业困难帮扶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实现就业;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及时、方便、有效的 就业信息服务;畅通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改革与合作,形成多方力量协同推进就业工作的有利格局。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学历分布情况

  理学院 2022年共有毕业生 213人,其中本科生200人,研究生13人。见表 2.1

  (二)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理学院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3个专业。 见表 2.2。

(三)生源地分布情况

  理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有生源。生源最多的是湖南,55%。见表 2.3。

(四)性别分布情况

2022届本科毕业生,男生(135)占 67.5%,女生(65人)占32.5%。

(五)民族分布情况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7个民族的学生,其中,汉族占94%。详见表 2.4。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学院本科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在社会上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就业态势良好,近四年来总体就业情况平稳,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截至 2022年 8月 31日,2022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1%。详见表 3.1。

表 3.1  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2、学院专业就业率

  学院本科各专业就业状态比较均衡。 2022届学院各本科专业就业率见表 3.2。

3、本科生毕业去向分布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近三年,虽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学院本科生的总体就业率较高,均在 80%以上。签约率、深造率持续稳定,整体态势良好。详见表 3.3。

4、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多项措施给予学生分类就业指导。2022届毕业生男生就业率91.85%, 女生就业率为89.23%。女毕业生就业率与男毕业生相当。详见表 3.4。

5、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一直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工作,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发挥优势,结合专业技能积极把握就业机会。2022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本科生就业率91.67 %。详见表 3.5。

(二)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分析

2022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3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5%;

(三)待就业毕业生后续情况及分析

学院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就业,继续做好本科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支持。截至 10月 31 日,此前未落实的18名毕业生,已就业 2人。

详见表 3.7。

(四) 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

学院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共4名同学去往基层就业,其中1名前往新疆,1名前往四川,2名前往湖南基层。

(五)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分析

1、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分析

学院毕业生就业覆盖了多个行业,去向广泛、分布合理。详见表 3.8。

2、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从单位性质而言,我院的就业行业及单位以灵活就业(民营企业)为主,占到了68.5%。国有企事业为3%,继续深造为15%。这些数据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毕业生适应形势发展,投身到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中去。

详见表 3.9。

3、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

我院毕业生就业市场(区域)以省内为主,比例占37%。具体情况如下表:

4、录用2022届毕业生大于1人的单位

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信息软件和工业制造等领域,表 3.13 列出了录用2022届毕业生大于1人的单位

(六)就业市场分析

1、毕业生供需信息情况

2022年,学院主动向全国用人单位发送需求联系函50多份,其中20余家来校参加专场招聘会。

2、毕业生信息来源渠道分析

毕业生通过学校、学院提供的信息、社会人才交流会、人才招聘网站渠道获取就业信息,进而落实工作单位。这一方面说明由校内提供的就业信息仍然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们主动适应形势,拓展就业信息来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七)就业满意度分析

1、用人单位毕业生满意度分析:

为了更全面直观了解学院就业工作情况,分析学院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综合素质表现,2021—2022学年学院开展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工作,共回收企业满意度回访有效问卷35份,从毕业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工作胜任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整体素质七个方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从总体的调查数据来看,企业对学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良好,各项指标满意度均达到80%以上。

2、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分析:

学院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较好。2022年,在调查样本范围内,80%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

四、就业工作特色: 构建 “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三链一环节”体系,练好内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理学院紧紧围绕学科专业特色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重基础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的学习能力,既重视专业素质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目标培养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构建了“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教学与科研的对接、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打造“三链一环节”体系,即“实验、实习、实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具体做法: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1)上好实验课。实验课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重要一环。理学院一直注重实验课教学,要求实验课老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每一堂课,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我院认真做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将其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我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目前,我院已与株洲科瑞变流电气有限公司、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湖南科瑞变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永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等20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4)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尤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等惠及广大学生的群体性活动的经费投入。

5)正确引导学生考研。通过考研座谈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动员和鼓励学生考研,针对考研的学生专门配备考研数学及专业课辅导老师,并安排了理学楼204、205、206作为考研专用自习室,竭尽全力为考研学生做好服务。

2、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对接

1)老师一对一、一对多带学生做科研。

我院专业课教师每年从大二学生中物色人选,带领学生做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如我院副院长张国华,信计系主任杨雪花、江力、李世霖,应物系主任崔丽玲,应数系主任赵育林、汪新凡、罗超良等多年来一直带领学生做科研,学生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将科研项目整理后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为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有些成果还以论文的形式在学校学报上发表。

2) 学院推行博士下实验室工程。

理学院制定了《“博士下实验室”管理办法》,鼓励博士带学生进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协作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目前共有13名博士指导我院94名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申报。

3)以创新型平台为基础,建立两个创新性实验室。

大规模科学计算与信息计算实验室,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创新平台为基础建立。由我院副院长张国华牵头,目前已经完成“高校教师基础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并已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带领学生已完成“食堂饭卡管理系统的开发”“网吧管理系统的开发”、“美时代(类似于聚美优品)网站的开发”、“手机专卖店(类似于淘宝手机模块)网站的开发”、 “理学院网站的开发并担任后期的维护”、“类似于当当网的网站开发”、 “优需网的开发”等系统的开发,现正在开发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株洲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等应用项目,每年有50余名学生参与。

4)大力倡导并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科竞赛、学术报告等活动。

一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挑战杯、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创业比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我院配备指导老师,配备专项经费,利用暑假集中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是举办“应用数学”及“智能物理”双创实验班。理学院积极申报双创实验班,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及对接孵化项目等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参加实验班的同学共来自全校15个本科专业的学生154名,经过初试、面试等层层考核后,共有88名同学成功进入实验班学习。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

1)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我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与社会对接创造条件。

2)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并上交社会实践报告。

3)与培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暑假期间组织我院低年级学生到学校做兼职,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普遍反映真正接触到了社会,了解到社会所需求的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培养成效:

1)就业情况

我院连续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且多数从事教育与IT相关的工作。2014—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依次为, 93.27%;94.66%;94.16%;91.32%;96.12%;86%;79.87%;85.16%;91%。

2)考研情况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七年我院共有140余名同学考取研究生,大多数同学均考入重点大学。

五、就业形势研判和对策

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1076万,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学院就业工作既面临着挑战,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们将不断加强新形势、新契机下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展望,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1、完善联动机制,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

学院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了解用人需求信息的发展动态和知识更新的方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2、发挥创业引领作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扶持一体化建设

目前,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势头良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院创业教育在师资水平、创业扶持等方面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同时,我们要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性试验平台、 创新创业竞赛等作用,更好地培养和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将进一步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信息平台、 孵化基地等多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促进我院创新创业人数不断提升。

3、继续完善“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三链一环节”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加强专业实习的实效性,建立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让更多的老师带领学生做科研,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继续建设优质的学生成长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加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引导毕业生树立报效国家的思想,立志到基层、西部和山区去建功立业。大力宣传,组织毕业生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学生,在学院内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改革政策,引导他们认识面向基层就业是大势所趋,教育他们要树立艰苦创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5.由校领导带队进行访企拓岗,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增加来院招聘企业,加强校企合作。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健全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蒋建初带队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理学院院长带队同天元区人民政府就2022年校地合作工作举行座谈会。双方就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就业本地化等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强化了双方合作的广度、深度与力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