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COLLEGE OF SCIENCE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
 
理学院报考指南
2024-06-14 15:41     (点击: )

学院简介:

理学院是湖南工业大学下设的二级教学和科研基层单位。学院下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高等数学教研室、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二级学科;拥有“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3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专职教师8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38人;具有博士学位49人;硕士生导师27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2019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校企合作项目6项,科研到账经费为1300多万元;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本;拥有1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13门湖南省一流课程,3门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个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2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1个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个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在湖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平台中承担了方向建设任务等。
  在教学方面,学院承担的教研、教改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共91项,其中省级教改项目3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共计133篇;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60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37项;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主编或与其他院校合编出版了6部教材;物理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大规模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弘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湖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
 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毕业生以其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和具有敬业精神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

(1)坚持协同育人,明确培养目标,实施“聚焦数学能力、促进多元发展”理念,形成以促进人人有效成才为导向,以提升“数学能力”为主线的“分类培养、因需施策、集成赋能”的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

(2)专业理论教学中形成有效教学模式,构建了“三联五共”协同育人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四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双创结合、学科竞赛与技能训练结合、严谨治学与勇于创新结合),重视提高“五方面的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自学知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表达数学”与写作能力);

(3) 有一支“四能”(能做科研、能站讲台、能指导学生竞赛和项目、能成为学生朋友)“四有”专业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

(1) 本专业主要面向科技、经济、管理、教育等相关行业,以扎实的数学功底与计算机应用功底兼备为特色,经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和数学软件等方面的扎实训练,使之成为既具有鲜明的数学思维方式和眼光,又具有严谨的处理特定数据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能在数据驱动行业、金融机构或物流管理行业等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也能在教育、科技等部门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的“数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通过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使学生具有在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专业下设数据科学、运筹与物流两个专业方向。

(2) 3年来,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等,获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学生发表省级以上期刊论文6篇,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年均20%左右等。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A1-A3、高等代数A1-A2、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双语)、离散数学、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数值分析、运筹学与优化、Matlab与数学建模、图论及应用、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多元统计分析

科学研究:

本专业依托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及校级数学博士点培育学科,建立了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与教改项目12项,发表SCI或EI期刊论文6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出版教材5部。

服务面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母专业”。本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于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经济、管理、教育等相关行业,培养具扎实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严谨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数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可选择报考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统计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

就业升学:

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上广深杭、长沙株洲以及生源所在地,主要分布在数据分析、教育、金融、IT等行业,3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0%以上,有20%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部分学生考上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公费师范生)

专业特色:

(1)坚持协同育人,明确培养目标,聚焦数学能力与师范技能提升,将“笃行”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双素”(师德素养、教学素养)“分段共推”(课程学习分段、见习研习实习分段、师范技能培训分组分段)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2)专业理论教学中形成有效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数学知识与师范技能训练结合、严谨治学与师德熏陶结合,重视提高数学师范能力与“表达数学”能力;

(3) 有一支“四能”(能做科研、能站讲台、能指导学生竞赛和项目、能成为学生朋友)“四有”专业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了包括株洲市二中、株洲市一中、南方中学、醴陵二中、茶陵一中、湘潭凤凰中学等学校的10余名高级教师为教育见习指导专家或校外兼职教师。

人才培养:

本专业着眼于师范教育,主要面向中等学校,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科学、数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教育理论素养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教师职业素养、数学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数学教学能力、育人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持续发展潜力。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成长为中学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

1)数学专业类课程:数学分析A1-A3、高等代数A1-A2、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双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Matlab与数学建模、离散数学、数值分析、复变函数、初等数论。

2)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研究概论、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学。

科学研究:

本专业依托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及校级数学博士点培育学科,建立了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6个校级师范教育实习基地、1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与教改项目12项,发表SCI或EI期刊论文6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发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5部。

服务面向: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立足湖南,辐射全国,以服务湖南基础教育、培养中学数学师资为主要任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成为服务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卓越中学教师。

就业升学:

本专业为湖南省本科层次高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业,从2019年开始招生,毕业生根据所签协议就业。2019级数学师范专业学生高级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通过率100%,有近60%的学生通过生源地教育局的严格考核进入县一中等重点高中任教。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

(1)本专业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融合的理工交叉的跨学科数学类专业。

(2)专业面向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行业,主要解决科学工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3)本专业拥有一支“四能四有”专业教师队伍能做科研、能站讲台、能指导学生竞赛和项目、能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才培养:

1本专业下设信息与大数据、计算科学两个专业方向

信息与大数据方向面向国家大数据战略地方经济大数据技术人才的需求,融合了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该方向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并熟练掌握数据建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统计推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大数据相关的科研、教学、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计算科学方向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交叉融合的专业方向专业主要课程涉及计算科学所需的数学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交叉应用理论,以及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并熟练掌握科学工程计算、 信息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解决科学工程计算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3年来,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获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3项;发表论文或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16人次。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抽象代数数学建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数值分析优化方法、微分方程数值

科学研究:

本专业依托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及校级数学博士点培育学科,建立了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0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与教改项目11项,发表SCI或EI期刊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2篇,出版教5部。

服务面向:

本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于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经济、管理、教育等相关行业,培养具扎实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严谨的编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数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可选择报考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统计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

就业升学:

本专业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每年近15%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部分学生考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重点大学。就业学生主要分布在IT软件、互联网、后端开发,教育培训、金融投资、项目管理等行业。本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酬超过70%的专业,其中20%的毕业生的年薪在20万-30万之间。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物理学

专业特色:

1. 坚持协同育人,创新培养过程,采取“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推行导师指导——提升核心素养”的“五链式”教学,构建了“厚基础、重应用”的理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教学过程中凸显“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创新教法、导师导学、实践并重”于一体,贯彻“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方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广泛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本专业具备一支“四有”(有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团结协作能力、有较高学历学术水平、有丰硕科研成果)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指导,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聘请了包括中车时代集团、湖南神通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名高级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专家

人才培养:

(1) 本专业是将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一门应用型专业,系统学习物理学基础、材料物理、光电子技术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接受物理理论、物理创新思维、计算机应用和材料设计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材料设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面向物理电子及相关领域或科技、教育、企事业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物理学、材料科学与技术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部门从事应用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下设材料物理学、光电子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2)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湖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中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7项;学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8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物理化学、电子线路1(模拟部分)、电子线路2(数字部分)、材料设计与计算、材料科学基础、光电子学、光电器件及其应用等。

科学研究:

本专业依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建立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获批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荣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13项,发表SCI或EI期刊论文5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服务面向:

应用物理学专业立足株洲三高四新产业需求、服务于长株潭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材料物理学与光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经过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深厚的数理基础和创新意识,能够初步解决新能源、新材料、新器件等方面问题的高素质理工复合型人才。 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可选择报考物理、材料电子光学教育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

就业升学:

本专业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观,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导向,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从业领域主要为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轨道交通技术服务等行业,就业单位既有长株潭地区大型国企,如中车时代新材、航发集团等,也有湖南科瑞变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民企、合资企业。近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就业多为大型国企、知名民企、事业等。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年来,考研率超过20%,部分学生考上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国防科大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物理学(师范)

专业特色:

(1)坚持立德树人,实行协同育人,明确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能力与教师技能提升,采取“课程体系优化——推行导师指导——夯实专业能力——强化实践环节——提升教师素养”的“五链式”教学,构建了“厚基础、重实践、强技能、培素养”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2)专业理论教学中形成有效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教学中学实践结合、物理知识与师范技能结合、严谨治学与师德熏陶结合,重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职业技能

(3) 本专业具备一支“四有”(有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团结协作能力、有较高学历学术水平、有丰硕科研成果)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指导。同时还聘请了包括株洲市二中、株洲市一中、南方中学、株洲市四中、醴陵二中等学校的10余名高级教师为教育实践指导专家或校外兼职教师。

人才培养:

本专业主要面向高中,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教育情怀和人文底蕴,接受系统的物理学专业知识物理思维训练物理教育理论素养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教师职业素养、物理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备将物理学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相融合的能力,能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具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1)物理专业类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

2)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研究概论、教师基本技能 1(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基本技能 2(三笔字)、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物理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3教师教育选修课程:课程设计与评价、微格教学、教育政策法规、物理教育策量与评价、学校教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班级管理、中学物理实验、中学物理竞赛、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

本专业依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建立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获批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荣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13项,发表SCI或EI期刊论文50+篇,发表中学物理教育教学论文16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服务面向: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立足湖南,辐射全国,以服务湖南基础教育、培养中学物理师资为主要任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成为服务物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卓越中学教师。

就业升学:

本专业就业前景广,学生通过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可以选择到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培训机构等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物理凝聚态电子类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联系方式:

  综合办:0731-22183383

  学工办:0731-22183395

  教务办:0731-22183365

  学院网址:http://math.hut.edu.cn/

  微信公众号:工大理学青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