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情况统计 >> 正文

理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发布者:xgb [发表时间]:2019-01-03 [来源]: [浏览次数]:

序 言

理学院是湖南工业大学重要教学和科研基层单位。现有教职工120人,专职教师10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8人;博士学位41人,在读博士生4人;兼职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教师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学历层次整体合理,具有较强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教师队伍。学院现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网络化系统控制”二级学科硕士点各一个,拥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一个,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学院承担的教研、教改项目共88项,其中省级教改项目39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共计156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主编或与其他院校合编出版了17部教材,实验系列教材、实验指导书14本;“高等数学”获省级优秀课程,“线性代数”为省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室”获省级合格实验室。

学院的科研工作涉及数学、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承担的科研项目约130项,其中主持和主要参与的国家级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76项;发表科研论文累计53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17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58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就业工作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业质量是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就业质量报告面向社会公布,客观反映了毕业生就业情况,使社会对东理学院人才培养情况有所了解,并对学院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结构优 化、调整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反响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院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力度,现向社会发布《理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概况

理学院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任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导向,深化服务理念,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的严峻就业形势,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把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科学制定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进一步完善了多位一体全程化的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定位自身发展,着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学院深入拓展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鼓励和引导更多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建功立业;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服务,完善就业困难帮扶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实现就业;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及时、方便、有效的 就业信息服务;畅通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改革与合作,形成多方力量协同推进就业工作的有利格局。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学历分布情况

理学院 2018年共有毕业生 233人,其中本科生 232人,硕士毕业生1人。见表 2.1。

表 2.1 学历情况

毕业生总数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本科生总数

232

233

219

257

227

研究生总数

1

1

2

0

0

合计

233

234

221

257

227

(二)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理学院 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4个专业。 见表 2.2。

表2.2 本科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信息与计算科学

77

应用物理学

3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75

数学与应用数学

49

小计

232

(三)生源地分布情况

理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有生源。生源最多的是湖南,40.52 %。见表 2.3。

表 2.3 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生源地

本科

人数

比例

河北

7

3.02%

山西

5

2.16%

江苏

11

4.74%

浙江

6

2.59%

安徽

8

3.45%

福建

9

3.88%

江西

13

5.60%

山东

6

2.59%

河南

10

4.31%

湖北

8

3.45%

湖南

94

40.52%

广东

8

3.45%

广西

8

3.45%

海南

9

3.88%

四川

8

3.45%

云南

5

2.16%

重庆

7

3.02%

贵州

6

2.59%

陕西

4

1.72%

总计

232

100.00%

(四)性别分布情况

2018届本科毕业生,男生(158)占 68.10%,女生(74人)占 31.90%。

(五)民族分布情况

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6个民族的学生,其中,汉族占90.99%。详见表 2.4。

表 2.4 毕业生民族分布情况

民族

本科生

比例

汉族

221

95.26%

苗族

3

1.29%

土家族

4

1.72%

侗族

2

0.86%

壮族

1

0.43%

布依族

1

0.43%

合计

232

100.00%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学院本科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在社会上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就业态势良好,近四年来总体就业情况平稳,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截至 2018年 10月 31日,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6.12%。详见表 3.1。

表 3.1 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就业率

就业率

就业率

就业率

96.12%

92.27%

91.32%

94.16%


2、学院专业就业率

学院本科各专业就业状态比较均衡。 2018届学院各本科专业就业率见表 3.2。

表 3.2 各专业就业率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信息与计算科学

77

74

96.10%

应用物理学

31

30

96.7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75

72

96.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49

47

95.91%

小计

232

223

96.12%


3、本科生毕业去向分布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近三年,虽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学院本科生的总体就业率较高,均在 90%以上。签约率、深造率持续稳定,整体态势良好。详见表 3.3。

表 3.3 本科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2018年

人数

比例

就业

签约

201

86.64%

升学

22

9.48%

出国

0

0.00%

合计

223

96.12%

待就业

9

3.89%

总计

232

100%


4、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多项措施给予学生分类就业指导。在社会普遍认为女生就业难的情况下,2018届毕业生男生就业率95.17%, 女生就业率为 96.92%。女毕业生就业率高于男毕业生。详见表 3.4。

表 3.4 男女生就业情况

性别

人数

就业率

其中

升学率

出国率

男生

158

95.17%

8.22%

0

女生

74

96.92%

1.22%

0


5、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一直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工作,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发挥优势,结合专业技能积极把握就业机会。2018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本科生就业率 100%。详见表 3.5。

表 3.5 少数民族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民族

毕业生人数

就业率

其中

升学率

出国率

布依族

1

100%

0

0

侗族

2

100%

0

0

苗族

3

100%

0

0

土家族

4

100%

0

0

壮族

1

100%

0

0


(二)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分析

2018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2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9.48%;

表 3.6 本科毕业生深造情况

毕业人数

升学人数

升学率

出国人数

出国率

深造率

232

22

9.48%

0

0

9.48%

[注:深造率=升学率+出国率]


(三)待就业毕业生后续情况及分析

学院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就业,继续做好本科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支持。截至 10 月 31 日,此前未落实的 9名毕业生,已就业 4人。

详见表 3.7。

表3.7 待就业毕业生后续情况分析

类别

毕业生数

已签协议

1

已签合同

3

自主创业

0

其他形式就业

0

已就业合计

4

准备再次考研

3

准备考公务员

2

未落实

0

未就业合计

5

总计

9



(四) 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

学院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选拔共录取1名西部志愿者。


(五)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分析、

1、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分析

学院毕业生就业覆盖了多个行业,去向广泛、分布合理。详见表 3.8。

表 3.8 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流向

签约单位的行业类别

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0.47%

房地产业

7

3.2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

0.93%

建筑业

1

0.47%

教育

44

20.56%

金融业

2

0.93%

卫生和社会工作

2

0.9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

1.40%

军队

1

0.47%

批发和零售业

6

2.8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1

37.85%

制造业

45

21.0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

8.88%

总计

214

100.00%

2、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我院的就业行业及单位以灵活就业为主,占到了83.64%。国有企事业为3.45%,升学人数为9.48%。这些数据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毕业生适应形势发展,投身到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中去。

详见表 3.9。

表 3.9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专业

国有企事业

自主创业

民营企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数学与应用数学

2

4.08%

0

0

38

80.85%

信息与计算科学

3

3.90%

0

0

60

81.08%

应用物理学

0

0%

0

0

25

86.20%

电子信息科学

3

4.00%

0

0

61

84.72%

合计

8

3.45%

0

0

184

83.64%

3、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

我院毕业生就业市场(区域)以广东省和省内为主(比例为53.36 %),其中广东省71人,占31.84%;湖南省48人,占21.52%。此外,毕业生去往上海、北京、江苏的人数也略有上升。

表 3.10 毕业生就业广东地区分析

专业

总人数

广东省

就业人数

百分比(%)

广州

深圳

佛山

东莞

中山

珠海



信计

74

4

17

1

1

1

0

24

32.43%

应物

30

0

4

1

1

0

0

6

20%

电科

72

3

17

2

6

5

1

34

47.22%

应数

47

2

3

1

0

0

2

8

17.02%

总计

223

8

41

5

8

6

3

71

31.98%

表 3.11 毕业生就业湖南地区分析

专业

人数

湖南省

就业

人数

百分比(%)

长沙

株洲

永州

邵阳



信计

74

7

8

0

1

16

21.62%

应物

30

0

3

0

0

3

10%

电科

72

3

7

1

1

12

16.67%

应数

47

4

11

0

2

17

36.17%

总计

223

14

29

1

4

48

21.62%

表 3.12毕业生就业其他地区分析

专业

总人数

其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

就业人数

百分比(%)

北京

福建

山东

江西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贵州

四川

河南

海南

山西

云南

陕西

重庆

安徽

信计

74

2

2

0

0

13

0

4

2

1

0

0

1

0

0

1

0

0

26

35.14%

应物

30

0

1

0

0

4

0

2

2

0

0

0

0

0

0

1

0

7

17

56.67%

电科

72

0

1

0

2

9

2

0

0

1

1

1

1

0

0

0

1

2

21

29.17%

应数

47

0

1

2

1

2

1

0

1

0

1

0

2

1

1

1

2

1

17

36.17%

总计

223

2

5

2

3

28

3

6

5

2

2

1

4

0

1

3

3

10

80

36.04%

4、2018年来招聘理学院毕业生较多的用人单位

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信息软件等领域,表 3.14 列出了2018年来招聘理学院毕业生较多的部分单位。

表 3.13 2018年招聘毕业生较多的部分用人单位名录

用人单位

录用毕业生数量

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8

深圳市程鑫光电有限公司

5

中山市东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5

株洲潇湘实验学校

5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4

安踏(中国)深圳分公司

陕西三一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陕西三一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3

(六)就业市场分析

1、毕业生供需信息情况

2018年,学院主动向全国用人单位发送需求联系函 50 多份,联合兄弟院校共举办2场专场招聘会。

2、毕业生信息来源渠道分析

毕业生通过学校、学院提供的信息、社会人才交流会、人才招聘网站渠道获取就业信息,进而落实工作单位,见表 3.15。这一方面说明由校内提供的就业信息仍然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们主动适应形势,拓展就业信息来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表 3.15毕业生信息来源渠道分析

信息渠道来源

人数

比例

校内招聘会、招聘专场

78

39%

社会人才交流会、人才招聘网站

80

40%

学校信息网

10

5%

家长或朋友

10

5%

老师

4

2%

其他(报纸、网络等)

18

9%

总计

200

100%

(七)就业满意度分析

1、用人单位毕业生满意度分析:

为了更全面直观了解学院就业工作情况,分析学院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综合素质表现,2017—2018学年学院开展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工作,共回收企业满意度回访有效问卷56 份,从毕业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工作胜任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整体素质七个方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从总体的调查数据来看,企业对学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良好,各项指标满意度均达到80%以上。

2、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分析:

学院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较好。2018年,在调查样本范围内,80%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

四、就业工作特色:构建 “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三链一环节”体系,练好内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理学院紧紧围绕学科专业特色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重基础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的学习能力,既重视专业素质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目标培养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构建了“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教学与科研的对接、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打造“三链一环节”体系,即“实验、实习、实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具体做法: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1)上好实验课。实验课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重要一环。理学院一直注重实验课教学,要求实验课老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每一堂课,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我院认真做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将其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我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目前,我院已与深圳韬睿科技有限公司、株洲科瑞变流电气有限公司、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北大青鸟、中软国际等20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4)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尤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等惠及广大学生的群体性活动的经费投入。

5)正确引导学生考研。通过考研座谈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动员和鼓励学生考研,针对考研的学生专门配备考研数学及专业课辅导老师,并安排了理学楼204、205、206作为考研专用自习室,竭尽全力为考研学生做好服务。

2、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对接

1)老师一对一、一对多带学生做科研。

我院专业课教师每年从大二学生中物色人选,带领学生做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如我院副院长张国华博士,信计系主任刘兴国教授、江力教授、李世霖老师,应物系主任柳闻鹃教授,电科系钟春良、周昕博士、肖丽君副教授,应数系主任汪新凡教授、赵育林博士等多年来一直带领学生做科研,学生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将科研项目整理后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为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有些成果还以论文的形式在学校学报上发表。

2) 学院推行博士下实验室工程。

理学院制定了《“博士下实验室”管理办法》,鼓励博士带学生进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协作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目前共有13名博士指导我院86名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申报,2016年我院共获得3个项目立项。(薄膜太阳能电池仿生减反射结构的设计及其制备工艺研究(钟春良博士指导)获得省级立项;基于ARM的新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潘长宁博士指导)获得省级自筹立项;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材料性能提升机制探究(何军博士指导)获得校级立项。

理学院2018年度“博士下实验室”情况统计

序号

姓名

研究内容

参与学生人数

地点

1

何军

永磁材料制备及性能提升机制

6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

2

何章明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模拟

4

大规模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3

江力

Android短信拦截器程序设计

6

计算物理实验室

4

潘长宁

基于ARM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5

电科专业实验室

5

王国友

物理实验的技能和方法,研究和改进物理量测量的方法或仪器

2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6

文伟

热声制冷与宜居环境

5

物理演示实验室

7

肖金

二维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的理论预测

3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

8

余波

优化建模

5

计算物理实验室

9

钟春良

电路模块实训

11

电科专业实验室

10

周昕

磁控溅射法制备薄膜

5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

11

朱钱泉

磁阻效应及霍尔效应探究

2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

12

张国华

信息处理及JAVA项目开发

26

信息处理创新实验室

13

文伟

物理能力提升

6

物理演示实验室

3)以创新型平台为基础,建立两个创新性实验室。

一是大规模科学计算与信息计算实验室,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创新平台为基础建立。由我院副院长张国华博士牵头,目前已经完成“高校教师基础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并已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带领学生已完成“食堂饭卡管理系统的开发”“网吧管理系统的开发”、“美时代(类似于聚美优品)网站的开发”、“手机专卖店(类似于淘宝手机模块)网站的开发”、 “理学院网站的开发并担任后期的维护”、“类似于当当网的网站开发”、 “优需网的开发”等系统的开发,现正在开发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株洲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等应用项目,每年有50余名学生参与。

二是电科专业实验室,以嵌入式开发应用创新平台为基础建立。由钟春良博士牵头,分为三个实验平台,即单片机开发平台、物联网实验平台、DSP实验平台。目前已经完成智能小车和四旋翼飞机的设计与制作,现在正在进行智能家居和机械手的设计和制作,每年有30多名学生参与。

5)大力倡导并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科竞赛、学术报告等活动。

一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挑战杯、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创业比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我院配备指导老师,配备专项经费,利用暑假集中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是举办“应用数学”及“智能物理”双创实验班。理学院积极申报双创实验班,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及对接孵化项目等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参加实验班的同学共来自全校12个本科专业的学生136名,经过初试、面试等层层考核后,共有83名同学成功进入实验班学习。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

1)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我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与社会对接创造条件。

2)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并上交社会实践报告。

3)与培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暑假期间组织我院低年级学生到学校做兼职,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普遍反映真正接触到了社会,了解到社会所需求的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培养成效:

1)就业情况

我院连续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且多数从事与IT相关的工作。2013—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依次为,91%;93.27%;94.66%;94.16%;91.32%;96.12%。

2)考研情况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五年我院共有100余名同学考取研究生,大多数同学均考入重点大学(其中有4名同学考取中科院研究生,目前已完成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学业的刘世伟、潘文武2名同学,正在攻读中科院博士学位)

3)论文发表情况:(2017—2018年)

1)刘俊,刘二杨,王冲,李文,黎秋菊.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粮食平台质量管理模块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时代

2)李文,杨明,麻贵海,马青格.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时代

4)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2017—2018年)

1)管天亮、李凡、邓丽蓉获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

2)李文、王若晨、高晨阳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三等奖;

3)卢小雄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湖南赛区数学类)二等奖;

4)温开怀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湖南赛区非数学类)二等奖;

5)李文、蓝珠玲、高晨阳获湖南省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

5)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项目(2017—2018年)

1)靳忠伟、徐开朗、姜杉彪、黄智勇、曾跃新,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材料性能提升机制探究,指导老师:何军,校级项目

五、就业形势研判和对策

2018年,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达到820万,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学院就业工作既面临着挑战,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们将不断加强新形势、新契机下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展望,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1、完善联动机制,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

学院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了解用人需求信息的发展动态和知识更新的方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2、发挥创业引领作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扶持一体化建设

目前,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势头良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院创业教育在师资水平、创业扶持等方面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同时,我们要发挥大 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性试验平台、 创新创业竞赛等作用,更好地培养和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将进一步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信息平台、 孵化基地等多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促进我院创新创业人数不断提升。

3、继续完善“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三链一环节”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加强专业实习的实效性,建立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让更多的老师带领学生做科研,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继续建设优质的学生成长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加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引导毕业生树立报效国家的思想,立志到基层、西部和山区去建功立业。大力宣传,组织毕业生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学生,在学院内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改革政策,引导他们认识面向基层就业是大势所趋,教育他们要树立艰苦创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理学院

2018年11月